2022年,市場太差、競爭太激烈、招商太難、利潤太低……這些悲觀的情緒在行業蔓延,在市場環境和行業不樂觀的情況下,為什么有些瓷磚品牌還能穩健發展,他們是怎么做到的?
一、需求下滑已成大勢 ,“大”和“特”品牌逆勢增長
看一組行業數據趨勢:2021年建材賣場業態調整中,店面減少的品類,排在前三位的是歐美家具、紅木家具,以及瓷磚,其中瓷磚減少32.69%。
市場需求的減少,反映在瓷磚廠家上是產量的萎縮。不到3年的時間,全國瓷磚產量從每年超100億㎡減到2021年不到80億㎡左右。即使作為全國最大的瓷磚生產基地——廣東,開窯率至今未能突破70%,產量仍在下滑。
可以看到,在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的直接影響下,陶瓷行業,無論廠家還是經銷商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更甚往年。伴隨房地產高速發展帶來的20年黃金時代,將一去不復產。
可以預見,在未來較長時間內,市場需求下滑速度,仍比瓷磚產量下滑速度要來得更猛烈,供大于求的現象不會得到改變,陶瓷行業的淘汰賽遠沒有結束。
什么樣的品牌能在這一過程中保持優勢?縱觀陶瓷行業,2017年以后產銷整體下滑的大勢下,起碼有兩類企業在逆勢中實現了增長。
一類是,憑借多年積累形成產能優勢、品質優勢、渠道優勢、品牌優勢的頭部企業。根據《陶瓷信息》綜合統計,陶瓷行業TOP10企業,市場占有率已經接近20%。且隨著行業集中度的不斷提升,市場占比仍將持續提升,這也意味著更多的中小品牌和企業將被淘汰出局。
另一類是,具有鮮明特色的差異化品牌。一個值得關注的市場變化是,盡管整體需求量下滑,但90后、甚至95后一代新的消費主力,對高品質和個性化需求卻日益提升,這也造就了行業一批諸如主打素色質感、國潮文化等特色的瓷磚品牌的高光時刻。
二、 保持增長的瓷磚品牌都做了什么?
如今的陶瓷行業,伴隨著房地產走勢,瓷磚市場需求仍在下滑,頭部企業又占據了半壁江山,留給中小品牌的機會不多了。
不過,即使一線瓷磚品牌也已深切感受到,不能僅僅滿足于只做一個大而全的品牌知名品牌,同時要通過一些差異化的產品或者營銷,形成強烈的品牌印記,才能搶占消費者心智,形成持久的競爭優勢。
瓷磚品牌的產能、品質、創新實力毋容置疑,但即使這樣具有強大的企業背景也并不足以制勝市場。如今的市場環境,單一的全品類戰略已經不能成為瓷磚品牌發展的獨有優勢。瓷磚發展的邏輯是通過特色差異化瓷磚強化品牌認知,帶動常規產品的銷售提升。特色瓷磚不僅只是作為一個形象產品,而是同時秉承著“使用,就是最好的傳承”的理念,推動特色瓷磚成為一個走量型的利潤產品。
三、什么樣的瓷磚品牌更值得經銷商信賴?
在市場萎縮、渠道裂變的當下,有壓力的不僅只有廠家,身在市場最前線的經銷商,感受更為直觀。
近年來,從建材市場的各種反饋數據來看,每年都有經銷商退出。堅持下來的,大多也舉步維艱。面對不確定的市場環境,經銷商的經營更趨于保守。
現階段,如果僅僅只是上述所說具有高知名度、具有特色,而缺乏相應的賦能,也不足以讓經銷商重振對市場的信心。經銷商越是迷茫,越是需要品牌能提供關于產品、營銷、渠道建設等全方位的賦能。
比如,瓷磚品牌招商可以有多種合作模式:涵蓋了總代理、分銷商、工程商、中心倉等多種模式。瓷磚品牌要在市場上獲得認可,除了依靠差異化產品之外,更為關鍵的是能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,給予經銷商確定的扶持。
可以預知的是,在未來,在行業資源日趨集中化形勢下仍立足于陶瓷行業的經銷商,首選的一定是既有一定知名度,又具備一定特色,還能為經銷商提供有力保障的瓷磚品牌。否則,將伴隨市場的迭代,更加舉步維艱。